
2025-03-06 16:13 点击次数:150
记者从北京大学获悉,2月26日,北京大学何爱彬团队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胚胎谱系追踪的基因组覆盖单细胞组蛋白修饰”的文章。该研究开发了具有全基因组覆盖度的单细胞组蛋白修饰检测新技术TACIT和CoTACIT,首次构建了小鼠胚胎植入前连续时间多维组蛋白修饰图谱,建立了表观细胞谱系树。
该研究通过新技术整合绘制了小鼠从合子到囊胚发育过程中包含六种组蛋白修饰的时间分辨率的单细胞表观谱系树,揭示了胚胎内部细胞异质性产生以及第一次命运预决定的表观机制,为胚胎发育与细胞命运调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范式。
据了解,该研究不仅为早期胚胎发育机制提供了全新认知,相关研究思路还可拓展至人类疾病(如肿瘤异质性产生的表观机制)和再生医学领域。
同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孙庆丰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何林教授课题组紧密合作,在《自然》杂志发表以“石墨烯人造原子中的轨道杂化”为题的文章,首次在人造原子中实现了轨道杂化。
针对“原子构成物质的另一个关键过程——轨道杂化未曾被人造原子模拟出来”这一空白,孙庆丰教授组发展了人造原子中轨道杂化的理论,提出人造原子的各向异性势可以让其能量相近的不同轨道受限态之间发生杂化。